2025.09.05
脊柱相关疾病临床手法治疗研习班

突破传统 · 筋骨并重 · 稳准轻巧 · 临床实战 · 精准高效
📍 马来西亚2025年 唯一 一场
📞 立即咨询报名:012-340 6869 / 016-226 8133 - ✨满人即开班
地点:亿马学院,第一讲堂。 IIMAT COLLEGE, LECTURE HALL 1

马上报名

Image

针刺艾灸

针灸是传统中医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,透过细小的针具刺激人体特定穴位,以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,达到缓解疼痛、改善功能、增强自愈力的目的。常用于治疗肌肉骨骼问题、内科慢性病、神经系统疾患及情绪调节。

灸法是中医传统治疗之一,利用艾草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熏灼或温热刺激,目的是温通经络、驱寒祛湿、活血止痛、增强免疫力。它强调“火以扶阳”,适用于寒症、虚弱、风湿痹痛、女性调理等情况。

灸法种类多样,包括直接灸、隔物灸、温针灸、艾条灸等,安全性高且具有深远的调理作用。现代临床常将灸法与针刺、推拿等疗法结合,以提高疗效。

Image

手法治疗

中医手法治疗是以传统理论为基础、经络穴位为指导,通过徒手操作方式调理身体机能、缓解病痛的治疗方法。常见技术包括:

推拿
利用按压、揉捏、捋拉等手法作用于肌肉筋骨和经络,可缓解肌肉酸痛、调和气血、改善睡眠和消化功能。适用于颈肩疼痛、腰背劳损、脊柱侧弯等常见问题。

按摩疗法
偏重舒缓放松,适合亚健康调理、情绪压力管理和促进血液循环。

整脊手法
结合西方整脊技术与中医经络理论,运用精细的复位手法改善脊柱排列,常用于姿势调整、神经压迫缓解、运动损伤康复。

拔罐与刮痧
通过负压刺激皮肤表层或刮动经络走向,有助于祛湿排毒、缓解深层肌肉紧张和疼痛。

Image

整脊治疗

中医整脊是一种融合传统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力学的徒手治疗方法,旨在通过调整脊柱结构来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与功能。它不仅关注骨骼的排列,更强调筋骨之间的协调关系,体现了“筋柔骨正,骨正曲还”的治疗理念。整脊治疗并非单纯的复位动作,而是一套系统性的调理过程,通常包括理筋、正骨与整理三个阶段。

在治疗过程中,医者会先通过手法放松紧张的肌肉、筋膜与韧带,使软组织恢复弹性与张力,为后续的骨骼调整创造条件。随后,通过牵引、旋转、推压等技术,将错位或紊乱的关节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。这一过程不仅改善了关节的力学关系,也有助于解除神经压迫、促进血液循环与淋巴流动。最后,医者会整理整体结构,使肌肉与骨骼重新建立协调的动态平衡,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与持久。

中医整脊广泛应用于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脊柱侧弯、骨盆错位等疾病的治疗,也常用于调理因姿势不良或运动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。它强调“上病下治、下病上治”的整体观念,认为许多内科症状如头痛、失眠、月经失调,甚至不孕不育,都可能与脊柱结构失衡有关。通过整脊治疗,不仅可以缓解局部疼痛,更能激活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,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。

Image

内科方药

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,就是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合参。这四个字不仅是技术手段,更体现了中医对人体整体状态的细致观察与深层理解。

“望”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,包括面色、神态、体形、舌象等。通过这些表象,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虚实、寒热、病位所在。例如,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,舌苔厚腻则可能与湿热有关。

“闻”不仅是听声音,还包括嗅气味。医生会听病人的咳嗽声、呼吸声、说话的气息是否有力,同时也会注意体味、口气等气味变化。这些细节往往能揭示病邪的性质,如热证常伴有口臭,虚证则声音低微。

“问”是与病人交流,了解病情的发生、发展过程,包括寒热、汗出、饮食、睡眠、二便、疼痛等情况。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问诊是获取主观症状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,也是判断体质和病因的关键环节。

“切”则是通过触诊,最常见的是切脉。医生用手指按在病人的寸口部位,感知脉搏的浮沉、迟数、强弱、滑涩等变化,从而判断脏腑功能、气血盛衰、病邪属性。除了脉诊,切诊还包括按压腹部、肌肤、四肢等部位,观察疼痛反应或肿块情况。

为了节省您宝贵的时间

请提早三天与我们做预约,免得让您们久等或白跑。